嗨,很開心你點進來了!
關於這個系列(如何設計&打造我們想要的人生)的分享,其實我已經默默準備一個多月了。
如果你是:
#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碩士生
#正在考慮轉職、跨行的人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工作的人
#對現在的工作、生活感到迷惘、不滿足的人
請相信我的實際執行經驗,與你的「願意行動」,
我們一定可以合力透過史丹佛生涯規劃課中的「設計思考」概念與工具,來打造我們想做的工作和想過的人生!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大家花一點時間(大概10~15分鐘)做:Holland職涯興趣測驗。
Holland職涯興趣測驗
目的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 John Holland,於1959年開始陸續提出職業興趣理論及其延伸,將人格與職業興趣結合,分為六種類型,如下圖。

具2種功能:
1. 診斷功能:判斷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能力優勢。
2. 預測功能:個人人格特質與所選擇職業之間的適配程度,會影響個人對工作的滿意、成就、適應、以及穩定程度。
測驗前須知
# 合適的身心狀態 (避免在疲勞、有情緒等情況做測驗)。
# 作答時請仔細閱讀題目、並依直覺(不要考量收入)作答,以免結果產生偏誤。
# 點選「下一頁」後,就不能再回到之前的頁面修改答案,請仔細確認作答無誤。
# 點選「下一頁」後,頁面就會跳轉到下一頁,不要連續按下按鈕而導致漏答。
# 如果要重新選擇,請點選「重新選擇」,整個頁面的作答都會清空重置。
開始測驗
點此進入1111人力銀行免費進行Holland職涯興趣測驗
進入網站後,點選「開始測驗」,即可開始進行測驗。

結果分析
測驗結果如何呢?跟你的認知一樣嗎?

測驗結果顯示的人格類型分析,與你本人相符嗎?

工作適性推薦的工作,跟你畢業的○○系,相同嗎?

現在的你,腦海裡是否浮現以下想法:
1. 咦?興趣主型和正在做的工作,明明就相同,為什麼我還是會感覺自己不適合這裡,甚至想轉職?
2. 太準了!測完我更了解自己了,也更肯定我想做的工作(興趣主型)!現在這家公司真的不是我該待的地方。下一步,我要慢慢找工作、準備離職了,對吧?
3. 這什麼鬼測驗!!我根本沒做!我從大學就測過了,每個測驗都差不多。有一次測驗結果還建議我從事獸醫!?阿我讀○○系所六年,怎麼可能貿然轉行?
4. 我測完了,啊然後呢?在測驗之前我就對自己的人格有一定的認知了,所以也沒幫助我更了解自己,測完依舊對未來工作沒有方向阿~
你心裡OS是上述第幾項呢?
你知道嗎?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腦子裡都曾閃過一種「無效的想法」,覺得只要找到自己的熱情、興趣,什麼事情就解決了。
有時候甚至會期待,透過去找職涯顧問、做做測驗就能找出技能。
其實,這樣的作法好像在默認:那些除了你以外的人,都比你更清楚你的過去經歷、你的現況、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比你更能知道你適合做什麼?
但坦白說,你剛剛做完了,你得到什麼結論了嗎?
如果,測驗結果說你可以當機師、工程師、律師,你會當真嗎?
與其相信不到15分鐘的測驗結果,不如相信自己!
現在就和我一起,開始一步步「設計想要的工作」。
如何設計我們想要的人生
雖然要擁有我們想要的人生,不只要有一份可以帶來樂趣和意義的工作。
但因為我們一天之中,多數的時間都在工作,一生中,主要時間也是在工作。
所以,這個課程系列會著重在「工作」和「職業生涯」上,目的為解決「到底要做什麼工作」的難題。
5堂課讓你找到對的工作
接下來的日子,我會依照下圖的課程順序,一步步詳細地分享「好用的工具跟作法」。
你會得到什麼幫助?
扎實地上完這5堂課與做完課堂練習,你絕對會設計出自己的理想工作藍圖!
為什麼我這麼肯定?
因為我就是透過這套課程裡面的工具與概念,從「2020年3月,迷惘地狂投履歷」到「2020年5月,更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再到「2020年6月,拿到自己想要公司的offer」。
課綱概要如下:

第1課. 打造想要的人生,你須具備的5種心態。
本篇的文章內容。
第2課. 生活現狀診斷
你想弄清楚該朝哪個方向走之前,得先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
第3課. 打造你的人生羅盤,找到你的方向
我們都嚷著「我們要做自己!」請問,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嗎?
要避免活成別人的人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釐清自己的工作觀與人生觀。
第4課. 怎麼找出自己的路?迷惘者必學的生涯設計工具
紀錄好時光日誌(最關鍵的課堂練習,這堂沒好好執行,就白費了),紀錄自己專注與不專注、有精神與沒精神的時刻,並透過「AEIOU法」找到有用的觀察,幫助你更有效、準確地找到你認為的好時光、壞時光。
第5課. 迷惘怎麼辦?畫出3張心智圖,讓你不再卡住
(相信我,得到結果後,你會感到驚喜並超感謝自己的)
為什麼要相信我
其實你相信的不是我,是你自己。
你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學習跟行動,過上想過的生活。
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與工作!
如果你還是有點怕怕的、沒有信心,那麼我告訴你我有信心的原因: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Designing Your Life.
這本書是由史丹佛大學生涯規劃課的兩位教授共同創作的,內容紀錄著該門課的學生如何透過書中的工具,設計並打造出自己的理想生命。

本書幫助很多學生,我口說無憑,以下節錄書中P.21中第二段給大家參考:
史丹佛大學治學嚴謹,我們舉的小故事聽起來是很棒沒錯,然而故事在學術殿堂算不了數。講話要有份量,就得提出數據。
我們的課,是少數經過科學方法研究的設計思考課程,從幾個重要指標來看,確實改變了學生的人生。
兩名博士生曾以這堂課為主題寫論文,提出相當令人振奮的研究發現:
1. 修過這堂課的人,更能設想出自己要的事業,也更能追求那樣的事業。
2. 修過課的人,比較少有「無效的想法」(潑冷水、而且根本沒那回事的想法),更有能力替生命設計想出新點子(增強發想力)。
所有相關指標皆具有「統計顯著性」。
用通俗的話來說,我們替課程以及本書設計的概念與練習,已證明有效,能協助各位找出自己要做什麼,還傳授怎麼做才能成功。
在接下來的5堂課,我會結合書中的精華工具與我實際操練遇到問題來做經驗分享與協助引導,你一定也可以像書中的學生、像我一樣,越來越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
如果不花時間,去打造你想要的生活
你會被迫花更多時間,去應付你不想要的生活
第1課. 你該具備的心態
為什麼第一堂課看起來這麼像網路上的心靈雞湯?
這不是心靈雞湯,這是我們的第一個工具!
你曾經用過「設計思考」的腦袋來過生活嗎?
如果你跟我一樣,覺得這個詞很抽象,那我們的第1課就是換顆腦袋!先讓頭腦轉成設計師的思維!
「有正確的觀念」真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這堂課將介紹設計生命與打造理想工作需要具備的5種心態。

好奇心

你身邊有沒有一些朋友總是很好運?
問他為什麼能找到這麼好的職缺?他回你:「朋友介紹的啊」
問他這麼優的女友是怎麼認識的?他回你:「朋友介紹的啊」
聽完有沒有心裏OS:對拉!我就爛!我就沒朋友?(誤)
其實,秘訣就在他充滿好奇心,有一顆開放的心,願意探索生活,願意參加朋友揪的活動、講座、露營,用好奇心過生活、看世界,你會發現「自己變好運了」。
[KT點子實驗室] 結論:抱持好奇心與開放的心過生活,會讓你接受到很多資訊,因此碰到很多機會,提高撞見好運的機率。
行動導向

擁有「試一試」的心態。如果想知道,自己究竟該做什麼,光是坐在椅子上想破頭,一點也沒用。多思無益,去做就對了!
但這裡不是鼓勵衝動行事,舉例:你的夢想是開一家咖啡廳,所以你秉持著「行動導向」心態,開始去籌錢、雇人,目的就是要開一家夢想的咖啡廳。
但你知道衝動跟行動造成的結果差別嗎?
衝動,可能導致你不但血本無歸,還發現原來我只是享受品嚐咖啡的感動,而非經營一家咖啡廳,管成本、原料等等。
行動,用「試一試」的心態。既然夢想是開一家咖啡廳,那就先試試在週末去咖啡廳打工,從過程中去找出「你想開咖啡廳的動機」,再來看「這個動機」是不是「只有」開一家咖啡廳,才能實現。
有時候,你會發現,真正的問題,根本就不是當初想的那樣。
[KT點子實驗室] 結論:秉持著「行動導向」心態,用最低的投入成本去試一試。
實際做跟想像,通常會有蠻大的落差,唯有做了,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重擬問題

你在解決的問題,真的是該解決的問題嗎?
2018年,我在台中擔任產品開發工程師,工作讓我有機會和業務一起拜訪客戶。看著業務與客戶交談甚歡的樣子,一旁的我,心裡更加篤定曾萌發過的想法:「比起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工廠裡研究如何給客戶提案,我更想銷售推廣我們的提案與產品」。
好巧不巧,車禍後的康復期間,機會降臨:「泰國曼谷,行銷&業務職缺」。
當時的我,覺得天阿!這根本是命中註定的機會!
當時的我,幾乎毫不猶豫地前往。
如果當時的我,
有認知到我的根本問題是「想多跟不同的人接觸交流,透過專業解決客戶端問題,提高案子成交的機會」,而非擔任負起業績責任的業務,
如果當時的我,
沒有自以為了解自己,認為自己十分喜歡行銷(後來才發現真正喜歡行銷的人,什麼產品都可以行銷),
那麼,到海外當業務,
只會是第一個出現的解決方案,
但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我以為我在解決真正的問題,但我沒有意識到「我自以為的真正問題」其實是需要被重擬的。
那麼你呢?你釐清自己的真正問題了嗎?
千萬不要在還沒重擬問題前,就衝動行動,比如說: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就轉職。
你知道嗎?能幫上你忙的,除了訓練有術的專家,還有親身經歷過的人,因為他懂你,他不是局外人。
接下來的課程,我會不斷協助你重擬問題,打破讓大家(包括曾經的自己)無法找到「想要的職涯&人生」的想法。
[KT點子實驗室] 結論:重擬可以協助我們找到正確的問題以及正確解答。
覺察

人生很麻煩,有時你以為你很努力了,就代表你正在前進,
但事實上,你無法忽略你內心深層的感覺,它讓你感覺到自己好像沒有更接近自己的理想工作跟生活,甚至是後退了。
請試著接受這個心態:一切都是過程,享受過程!
沒錯!就是這麼正面!
我知道大多數的人在職場上不免被灌輸著:誰管你怎麼做的,只要結果達標都是好作法!
但職場跟人生,不一樣。
職場,
你要向主管報告,主管要向老闆報告,老闆要向董事會報告,
沒有人有時間跟精力跟你談過程,
更沒有人義務要協助引導你過程,
原因很簡單:因為公司付你錢,而你收了錢就該達標。
(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你是有權利選擇談判、爭取或放棄)
人生,
你要向誰報告?
沒有人要你只看結果,
再說,結果是哪一天要被審視?
過年大家吃團圓飯被比較的時候?
同學會聚餐的時候?
還是,
生命結束的時候?
在生命這一趟旅程中,不要執著於終點目標,而要專注於「過程」,然後隨機應變。
學習關注過程,更好的結果也許是將錯就錯而來的,過程會幫你指引最適合你的路。
[KT點子實驗室] 結論:有時搞砸原本想發明的東西,反而會出現驚人的美好設計。
通力合作

最後,重點中的重點,通力合作,也就是「請別人幫忙」。
你有曾經完成一件事,而過程中沒有人協助你、為你解答、啟發你過嗎?
其實,你不必靠自己想出多厲害的點子,許多最棒的點子其實來自其他人或其啟發。
你只要開口,知道該問什麼問題,就可以了。
這堂課,我們可以靠著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劃課(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線上資源、練習秘笈、社群的協助(我的臉書私密社團),來設計出你想要的人生。
[KT點子實驗室] 結論:請放下你的任何顧慮,開口問問題吧!
直接在文章底下留言發問,我都會樂意幫助你或是協助你找到資源。
Katy真心話:
終於完成上集5堂課的規劃了。
希望這篇文章有改變你原有的心態或更堅定你原有的觀念。
此刻的我,真的很感謝那個不怕麻煩、耐心上完線上課程、咀嚼3~5遍書本內容、不厭其煩地實際操練,願意一步步踏實做完所有課堂練習的自己。
這5堂課程只是上集,但已經真真切切幫助我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了!
而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將這麼棒的一套方法與實際執行經驗分享給大家,真正幫助需要的人解決這道難題。
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別忘了啟動第5種心態『通力合作』,快在底下留言發問、尋求資源!
也歡迎把我的網站(KT點子實驗室)或臉書私密社團,分享給你在乎、重視的人,讓好奇心、行動導向、重擬問題、覺察、通力合作,5種心態打開他/他通往理想人生(工作)的第一扇門。
Katy 老師:
如果工作與興趣結合,那麼工作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壓力與倦怠感嗎?
卡爾理財專業老師: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真的很中肯耶!我相信大多數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心裡也都曾閃出這個疑問!
請容我大膽地、用心向你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1. 重擬問題:
我相信只要是有感覺的人,大多數都有過壓力、倦怠感,十分正常,
但能不能克服或紓解是關鍵,關鍵要看「你把工作與興趣結合的『動機』是什麼?」
不妨試試看「重擬問題」的心態,試想:
設計與打造出自己理想的工作與人生,真的只有「把工作與興趣結合」這個解決方案嗎?
2. 覺察:
過程很重要,專注過程,找出你的壓力來源是什麼?
是自己的興趣其實還不足以養活自己?還是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
可能導致壓力的原因有很多,找出它,解決它。
比如說:如果壓力來源是因為目前還沒辦法靠興趣賺錢,那就找兼職或是跟你的興趣相關的職位,讓自己可以「持續」朝向「把工作與興趣結合」的這條路(前提是你已經重擬問題,也確認動機了)
希望我的回覆有解決你的問題,或讓你萌發其他點子!
都非常歡迎持續交流^^
謝謝你拉~~
雖然是明年才要畢業
不過等於是提早就得到這部分的知識了欸!!
不論做什麼
最重要的果然還是心態
由心轉變 外在才會做出相對應的決定
感謝推薦一本好書!!
Hi, Yee
很開心我們有相似的想法^^
心態真的是做任何事情影響結果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這個系列的課程中,
第一堂課就是分享「心態」!
這本書真的很推!裡面有很多實用的工具跟概念!
但坦白說,我個人覺得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可以很輕鬆閱讀的書。
除了買了讀懂之外,還需要實際操練,非常建議一群「想過自己理想生活」的朋友一起學習跟執行!
謝謝你給我的回饋哦!
如果覺得內容可以協助身邊朋友啟發點子或轉換心態,
非常歡迎把我的文章轉貼連結給他們哦^^
感謝你!!
做自己的生命師好棒的想法,等等測驗一下,謝謝版主分享收穫很多
Hello, Summer
謝謝你的鼓勵,心裡覺得很開心^^
因為你願意在我的文章發表你的看法與回饋,我也想跟你特別分享一個我覺得很棒的觀念:
是史丹佛生涯規劃課(中文版書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裡面中提到的一個觀點:
史丹佛青少年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Adolescence)主任發現12~26歲之間的年輕人,只有1/5的人清楚知道自己人生想幹什麼以及為什麼。這與書中兩位作者的經驗很類似,
「不論什麼年紀,八成的人不曉得自己對什麼有熱情。」
測驗,頂多讓我們在自我認知上做一個反思,
大多數做過測驗的人都知道,做出來後還是沒結論,況且,有些測驗結果提供的職缺也往往完全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實現。
因此,我們無法透過測驗就知道熱情所在,因為熱情是試過之後才會出現的東西。
白話一點就是:熱情是透過設計美好生命帶來的「結果」,而非「源頭」。
所以設計我們愛的人生,不必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只要知道該怎麼靠著我們設計出來的原型,一路前進,就能找出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一步步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與工作!
_
以上是我從書中、課程中學習到的觀點,分享給你,也要再次謝謝你的來訪^^
當初在大學時是學設計的
覺得畢業後會從事這方面相關的
但是設計對我來說是想要永遠當成興趣
把興趣當飯吃
漸漸的開始不喜歡他
後來覺得興趣是興趣
工作是工作 這樣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Hello, Venus ^^
很開心你在這過程中,對自我認知又更進一步了 ^^
很多人都會抱著「大學念什麼,以後就得做什麼」的僵硬思維,
我的觀點和你相似,要丟掉不懂變通的思維,
關注過程,隨機應變,
一起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理想工作與生活!
一起用對的心態繼續加油囉^^
這測驗好酷
我好像知道 現在這份工作做到底是不適合我
整體文章做的超級詳細
圖案搭配也剛剛好
會讓人很想看一直看下去~~
謝謝推薦
有機會要去翻一下那本書
嗨!CHENYUCHUN^^
謝謝你的回復與鼓勵耶~覺得開心^^
想跟你分享一點點想法:
測驗,可以讓我們在自我認知上做一個反思,
但其實大多數做過測驗的人都會覺得,做出來後還是沒結論。
我很愛這本書的裡面的一句話:
我們無法透過測驗就知道熱情所在,因為熱情是試過之後才會出現的東西。
所以設計我們愛的人生,不必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只要知道該怎麼靠著我們設計出來的原型,一路前進,就能找出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一步步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生活與工作!
_
希望我們都可以一直朝著我們設計的原型,邁向理想工作與生活!!一起加油囉^^
謝謝你的來訪^^
好酷唷!!!但工作真的要做了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哈囉~馬克^^
是的!!測驗,頂多讓我們在自我認知上做一個反思。
就像你說的「工作真的要做了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就與課程中提到的行動導向、重擬問題、覺察心態有異曲同工之妙!!
謝謝你的回復哦^^
原來有這種測驗可以來幫助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有興趣真的太重要了,剛好最近職業倦怠,有空可以來看一下推薦的書!
嗨,Kethrine
測驗,可以讓我們在自我認知上做一個反思,
但其實大多數做過測驗的人都會覺得,做出來後還是沒結論。
所以啊~
這個系列的課程,就是靠自己去設計出想要的工作與生活,
接下來,我會將書中提供的工具與概念都整理並分享在[自我成長專欄],
歡迎再訪哦 ^^
當完成五堂課,你就可以設計出你自己的理想工作藍圖!!
_
希望我們都可以一直朝著我們設計的原型,邁向理想工作與生活!!一起加油囉^^
感謝版主的介紹~
這本書我也很推薦!
謝謝Buzz肯定與推推 ^^
當初大學要畢業時也是在想要做啥工作好,但是出社會後會慢慢的想得更多現在這工作是真的我想做一輩子的事嗎? 現在努力朝興趣結合工作這方面做雖然困難但至少是我想做得事情,謝站長分享文章
嗨,伊辰
很開心你有關注自己工作的過程,進而思考、調整並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
希望你可以順利哦^^
一起加油!
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我們一生需要追求的課題啊
完全認同啊!!
正因如此,特別將這本書的讀後筆記分成上下兩集來整理跟分享^^
謝謝來訪哦^^
海豚型!測驗結果跟在社會上打滾摸索一陣子得到的結果類似,
這測驗能省時間呢!
嗨,Wesley
謝謝你的來訪哦^^
很開心聽到你測驗結果後的感想,代表你有關注自己努力的過程,
並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更邁進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恭喜你!
你說的沒錯!測驗確實可以讓我們在自我認知上做一個反思,
但其實大多數迷惘的人,做完測驗的人都會覺得,做出來後還是沒結論。
所以接下來,我會將書中提供的更多工具與概念都整理並分享在[自我成長專欄],
歡迎再訪哦 ^^
當完成五堂課,你就可以設計出3張你自己的理想工作藍圖!!
_
希望我們都可以一直朝著我們設計的原型,邁向理想工作與生活!!一起加油囉^^